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
——我州《關于振興教育事業的意見》解讀之八
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、培養年輕一代、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。受教育的質量往往左右著一個人的生存質量,教育公平因此成為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。
近年來,州上堅持“一切利益要為教育讓路”的原則,不斷加強對基礎教育的支持力度,辦好學前教育,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,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,學校布局不斷得到優化,資源配置不斷得到科學,城鄉、縣域、校際之間差距正在逐步縮小,基本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均衡覆蓋,使每個課堂都沐浴在公平教育的陽光下,讓每個孩子都贏在平等起跑線上。
然而,均衡教育絕不是低水平的平均。教育鮮明的基礎性、先導性、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決定了我們必須要不斷完善教育教學體系,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,以此來滿足社會不同群體生活學習需求,提升全民的綜合素質,讓人民滿意的教育,成為潤澤富民興臨的源頭活水。
為此,《意見》就如何實施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行動從兩個方面進行了部署。
——完善教育質量評價,州、縣市制定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和考核評價辦法,建立過程性評價和結論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機制,州上負責對各縣市教育部門和高中學校的考核評價,縣市負責對初中、小學和幼兒園的考核評價,學校負責對教師的考核評價。深入研究分析和解決制約教育質量的深層次問題,做到教育質量“一學期一進步、一學年一臺階、三年一跨越”。
——加強教育交流合作,搶抓東西協作、中央定點幫扶等政策機遇,加大與廈門等發達地區和高等院校的教育交流合作力度,積極與辦學理念新、教學質量好的學校結成一對一合作關系,通過名校掛牌、校長(園長)跟崗實踐、骨干教師培訓、教育資源共享、遠程學習交流等形式,創建一批“種子學?!?,發揮輻射帶動作用,不斷提升全州學校辦學水平和教師隊伍整體素質。依托甘肅省教師教育聯盟,連續三年每年爭取2000名師范院校大學生到我州援教頂崗。